中提琴手姚詠瑜生於香港 ,2020年取得香港演藝學院學士學位,同年獲全額獎學金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第音樂學院攻讀音樂碩士學位,師隨美國費城樂團首席中提琴手 Choong-Jin Chang 。姚氏是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得主之一,曾參加德州圓頂夏季音樂節,以及於肯特盛放音樂節中與克里夫蘭樂團同台演出。
非凡精英・ 無限潛能
「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乃首個由香港管弦樂團(港樂)和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共同管理的項目,獲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太古基金」)的「信望未來」計劃贊助約港幣900萬元,為期三年。計劃由「駐團學員培訓」和「音樂新晉薈萃」組成,旨在為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的畢業生提供專業培訓,促進他們在管弦樂領域的事業發展。獲選參加計劃的學員將透過義工服務,以音樂貢獻社區。
創辦人的話

蔡敏德教授
如何投身踏進專業領域是年輕音樂家在畢業後面對的最大難題。有見及此,我們必須協助他們與這行業接軌,提供參與專業演奏的平台。「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亦因此成立。除了在世界級的管弦樂團接受培訓外,新成立的「音樂新進薈萃」更讓香港演藝學院傑出的音樂畢業生盡情發揮創意,體驗成為21世紀的藝術工作者。我們感謝計劃合作夥伴,香港管弦樂團及贊助太古基金「信望未來」。
霍品達
我們希望透過「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為香港年輕專業器樂演奏家提供額外培訓及經驗,有助他們的事業發展。學生通常都有傑出的老師指導、參加國際大師班的機會,又或者可以參與學生樂團而積聚對樂曲理解及演出的經驗,但他們就未必親身能體會專業樂團的日常運作、當中的挑戰和得著。「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所給予的正是上述的獨特體驗,以及其他實用的訓練和教學環節。

贊助

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太古基金)於一九八三年創立,主要資助香港的非牟利機構推動教育、海洋保育及藝術發展項目。二零二一年三月,太古集團額外撥款港幣 1.5 億元予太古基金,以資助其「信望未來」計劃多項具啟發性的社區項目,包括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藉此為香港社區帶來長遠正面的影響。
團隊
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
蔡敏德教授
總監
霍品達
總監
吳麗文
項目經理
謝活琳
助理項目經理
香港管弦樂團
霍品達
行政總裁
韓嘉怡
發展總監
陳韻妍
樂團事務總監
林奕榮
樂團事務助理經理
香港演藝學院
蔡敏德教授
指揮及文化領袖(音樂)系主任
姚桑琳教授
木管樂、銅管樂及敲擊樂系主任
駐團學員培訓
駐團學員將在港樂接受密集的管弦樂訓練,並參與導師計劃,從指定的港樂音樂家那裡了解管弦樂演奏者的職業生活。他們將通過志願服務機會為社會貢獻自己的才能。
- 每個樂季,最多有六名駐團學員接受密集式管弦樂訓練
- 計劃約七成時間參與香港管弦樂團的培訓,包括觀察和出席樂團排練和演出,及與港樂樂師同台演出
- 計劃其餘約三成時間參與室內樂演奏、大師班、試音培訓及工作訪
- 每名駐團學員將獲配對一名港樂樂師,參與師友計劃
- 透過義工服務,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 獲得每月津貼,為期一個樂季





Previous
Next
學員簡介

溫子俊
單簧管
區可怡
雙簧管
趙漢權
長號
梁卓恩
大提琴
姚詠瑜
中提琴

姚詠瑜
中提琴

溫子俊
單簧管
溫子俊先於香港演藝學院完成學士學位,師隨香港管弦樂團聯合首席單簧管史家翰,其後在比利時蒙斯皇家音樂學院修讀碩士課程,師隨 Ronald van Spaendonck。溫氏活躍於樂團演出,曾與不同管弦樂團,如香港城市室樂團合作。他亦曾入選 2019 年及 2022 年亞洲青年管弦樂團,隨團在亞洲和歐洲巡迴演出。

區可怡
雙簧管
區可怡生於澳門,11歲起開始學習雙簧管,她於2022年完成香港演藝學院的學士學位課程,師承姚桑琳教授,在學期間獲頒發演藝學院友誼社非本地生全額獎學金(2018-2022)。她曾隨澳門交響管樂團、澳門青年管樂團及澳門青年交響樂團到奧地利、葡萄牙、德國、意大利、日本和韓國巡迴演出。她活躍於樂團和室樂合奏,其S.K.E.T.H木管五重奏曾獲選於香港電台的電台節目「大灣區音樂廳」中演出並接受訪問。

趙漢權
長號
趙漢權2021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得音樂碩士學位,主修長號演奏,師承龐錫偉。他是2021/22樂季「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的「音樂新晉薈萃」樂手,並入選「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的「駐團學員培訓」,在2022/23樂季接受香港管弦樂團的密集式管弦樂團訓練。趙氏為香港一位活躍的長號手,他是香港交響樂團的首席長號,並經常擔任各大專業樂團的特約樂手,如香港管弦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歌劇院及香港專業管樂團。

梁卓恩
大提琴
梁卓恩是香港管弦樂團2022/23樂季「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的駐團學員。他曾與著名指揮馬捷爾、皮洛克及斯坦等合作。他亦是塔拉赫西交響樂團和約翰斯敦交響樂團的團員之一。他曾獲邀到南佛羅里達大學和西肯德基大學表演,亦與作曲家Ellen Taaffe Zwilich、Clifton Callender和Liliya Ugay等合作。
音樂新晉薈萃
音樂新晉薈萃
- 最多25名傑出音樂家將參與音樂節目策劃和演出
- 包括兩場樂團的音樂會和一系列室內樂音樂會
- 獲邀出席「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舉辦的大師班、工作坊及講座
- 部分團員將參與港樂的教育和社區音樂會
- 透過義工服務,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 薪酬按項目計算




我們的樂師

鄭皓宗
小提琴

郭子銘
中提琴

譚敬深
大提琴

陳睿媛
低音大提琴

李一葦
長笛

許嘉晴
長笛

薛宇曦
雙簧管

温樂愉
雙簧管

馮智恒
單簧管

馮智銓
單簧管

蘇鷺玲
巴松管

嚴㵆仁
巴松管
梁國章
薩克管

龐天佑
薩克管

孫曦君
圓號

林韋行
小號

趙漢權
長號

何子輝
敲擊樂

車曉嵐
敲擊樂

馮智銓
單簧管
馮氏活躍於樂團演奏,曾兩度獲選拔為首席單簧管,參與一項由
香港管弦樂團與香港演藝學院的合作計劃,接受大師梵志登的
管弦樂訓練。他曾以自由樂手身份與香港城市室樂團及越南太陽交響樂團
演出。馮氏在就讀演藝學院音樂碩士期間獲頒香港愛樂團獎學金。
他亦是協奏曲比賽其中一位得獎者,贏得以獨奏身份與香港演藝學院樂團
演出《茶花女幻想曲》的機會。

鄭皓宗
小提琴
鄭皓宗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自六歲起開始習琴,現師隨陳浩堂副教授。他常於香港校際音樂節獲獎,並曾參與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和肯特盛放音樂節。他曾贏得演藝學院協奏曲比賽,聯同演藝交響樂團演出蕭頌的《詩》,作品25。皓宗室樂演奏經驗豐富,亦活躍於香港各演出。

郭子銘
中提琴
生於台灣高雄,郭子銘自小隨擔任音樂教師的母親學習鋼琴,從而認識古典音樂,六歲時,他跟隨兄長一起學習小提琴。郭氏中學時代首次接觸四重奏,自此建立對室樂的濃厚興趣。他其後入讀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主修小提琴,副修鋼琴演奏。2016 年,他獲全額獎學金赴香港演藝學院隨邁亞密弦樂四重奏前領奏陳浩堂副教授學習,2018 年贏得演藝學院的協奏曲比賽,以獨奏身份與演藝交響樂團同台演出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郭氏現為香港演藝學院碩士學生。

譚敬深
大提琴
譚敬深 2015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師隨著名大提琴家王磊教授及香港管弦樂團助理首席大提琴林穎。他曾參加多個大師班,隨名師學習,如華特曼、秦立巍、趙耀、倪海葉、柏尼沙爾及羅賓遜。譚氏積極參與室樂演奏,曾參與邁阿密弦樂四重奏、安德利安弦樂四重奏及奇靈格里安弦樂四重奏的大師班。他亦曾於香港亞洲協會中心及耶路撒冷音樂及舞蹈學院演出。

陳睿媛
低音大提琴
陳睿媛生於香港,11 歲開始跟隨馬偉懷學習低音大提琴。2020 年以一級榮譽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學士課程,師承馮榕。在學期間,她曾於 2017年獲選為亞洲青年管弦樂團的團員到世界各地演出,亦於 2019 年遠赴美國德州參加圓頂管弦樂團音樂節與當地樂手同台演出。

李一葦
長笛
李一葦是香港土生土長的長笛演奏家,他以最高榮譽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現為香港創樂團長笛手及節目經理。他曾以管弦樂團樂手身份與多位知名指揮合作演出,如艾索普、約菲、尤洛夫斯基、蒂勒曼及已故的馬捷爾。他曾三度參與琉森音樂節學院,並於巴黎新音樂樂集的樂手指導下進修新音樂演繹法。除此之外,李氏亦是一位活躍的年輕作曲家,曾師隨細川俊夫、馬諾里、柏柏喬治奧及羅賓等作曲家研習進修,其作品曾被多個國際現代音樂樂團首演。

許嘉晴
長笛
許嘉晴於香港演藝學院以一級榮譽畢業,其後考獲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基金全額獎學金赴法國深造,以連續兩年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巴黎高等音樂師範學院。她曾在演藝學院的協奏曲比賽中獲勝,並獲香港電台挑選為樂壇新秀 2017 及獲得「評判之選」。她曾與香港小交響樂團、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傳承愛樂及其他多個樂團合作。

薛宇曦
雙簧管
薛宇曦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法國 CNR Rueil-Malmaison 及
瑞士洛桑高等音樂學院。作為區內最活躍的雙簧管演奏家之一,他經常亮
相於本地及海外各大著名音樂廳和音樂節。薛氏於 2010 年至 2018 年間
擔任廣州交響樂團雙簧管首席,曾和多位世界級大師合作,演出屢獲好
評。回港後積極參與演出及教育工作,經常被邀與本地各大樂團合作。

温樂愉
雙簧管
温樂愉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她曾獲得怡和獎學金、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獎學金,並成功獲得羅娜.絲莉獎於英國啟
示電視作獨奏演出。她曾與蒂勒曼等世界級指揮合作,於倫敦伊麗莎白女
王音樂廳和西敏寺演出。2018 年 5 月,她獲選在柏林愛樂音樂廳與歷圖
爵士同台演奏。温氏獲邀擔任越南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客席首席,現時經
常擔任香港小交響樂團的客席雙簧管手。

馮智恒
單簧管
單簧管演奏家馮智恒先後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及耶
魯大學,專修單簧管演奏,並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師承史家翰、尼
廸奇、大島文子及席夫林。他於畢業後積極參與香港及內地表演活動,曾
與香港管弦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創樂團、香港城市室樂團及北京
國家大劇院合作演出。他亦熱衷室樂,現為耶魯大學香港校友會室樂社和
簧管五重奏 Reedsonance 的成員。

車曉嵐
敲擊樂
車曉嵐自幼隨父母學習音樂,她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奬學金全額資助
修讀香港演藝學院學士學位,並快將完成學業,師隨龐樂思。在學期間,
車氏在 2018 IPEA 打擊樂菁英賽馬林巴琴組別獲得冠軍,並遠赴美國馬里
蘭州參加 2019 管弦樂團音樂節。 最近她委約作曲家 OZNO 創作一首為
定音鼓與 mp3 而寫的作品,名為《冰銅》。作品於 2021 年 6 月首演。

蘇鷺玲
巴松管
蘇鷺玲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師承前香港管弦樂團巴松管首席金瑞。
鷺玲曾參與亞洲青年管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及香港城市室樂團的演出。
除了吹奏樂器,鷺玲閒時喜愛看書、寫作及畫畫。她相信故事的力量,
認為故事可以療癒人心,並使我們更了解自己。

嚴㵆仁
巴松管
嚴㵆仁 11 歲起隨張安琪老師學習巴松管,其後師隨前香港管弦樂團巴松
管首席金瑞,並於 2018 年在香港演藝學院修畢音樂學士學位。在學期
間,他榮獲香港愛樂團獎學金、寶璣李垂誼音樂勵進獎學金。嚴氏現為
香港演藝學院的訪校學生,隨上海交響樂團首席陳定遠學習,並活躍於樂
團和室樂合奏。
梁國章
薩克管
梁國章在 2020/21 德國及加拿大國際音樂比賽獲得一等獎的殊榮。
他經常穿梭世界各大專上院校及薩克管活動作巡迴演出及教授大師班。
國章曾與多位國際知名藝術家同台演出,為不同節慶創作的樂曲均大受
好評。他目前是音樂兒童基金會音樂總監,香港國際單簧管及薩克斯管
協會副會長,香港管弦樂團及香港小交響樂團之特約樂師。梁氏亦是
彎德林(Vandoren)藝術家。

龐天佑
薩克管
龐天佑 2018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榮獲音樂(榮譽)學士學位及
院長嘉許名單,主修蕯克管,師承簡博文。他是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
託基金全額獎學金得主,2020 年於香港演藝學院完成其音樂碩士課程。
龐氏現為 Légère Reeds, BG France 之代言藝術家。

孫曦君
圓號
孫曦君是香港演藝學院首位圓號碩士畢業生,其卓越的才華和具有感染力
的個性為她的音樂注入色彩和活力,她通過柔和的音色、獨特的音樂敏感
性和深度,將古典樂帶給新的聽眾。作為廣州交響樂團史上最年輕的演奏
員,她在 2012 年獲得國家四級演奏員殊榮,曾隨團出訪世界各地,並與
世界級指揮家懷德納、佛斯特、尼爾遜及漢力克,以及著名大提琴家王
健、鋼琴家郎朗同台,並作為特邀圓號演奏員與中國國家歌劇院交響樂
團、杭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及澳門交響樂團合作,豐富的樂團經驗
讓她的演奏日趨成熟,逐現鋒芒。

林韋行
小號
林韋行 2019 年在香港演藝學院完成其學士學位,自畢業起活躍於各大
不同類型的演出。他於 2016 年入選亞洲青年管弦樂團,並隨團巡迴世界
各地演出。2018 年,他擔任飛躍演奏香港飛銅凡響銅管樂五重奏的小號
手,參與演出一場合家歡音樂會。他亦是香港管弦樂團的特約小號手。

趙漢權
長號
趙漢權現正修讀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碩士課程,師隨龐錫偉。他在中學時期
開始跟隨吳宗鵬學習長號,並於香港演藝學院完成其學士學位,師承韋力
奇。趙氏是香港一位活躍的長號手,曾獲邀擔任 2018 香港專業管樂團年
度音樂會的獨奏家。 他同時是香港交響管樂團的首席長號,並經常以客席
身分與不同專業樂團演出。

何子輝
敲擊樂
何子輝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學術及表演方面同樣表現卓
越,他榮獲學院頒發「最佳學術成就獎」,在學期間,更獲得多個全額獎
學金資助,當中包括 2019 滙豐香港獎學金。何氏是 M.A.R.B.L.E.S.
Percussion 的共同創辦人及 The Up:Strike Project 的成員,2016 年曾贏
得柏斯音樂吹管及敲擊樂獎學金公開組季軍及第 19 屆香港亞洲鋼琴公開
比賽(李斯特自由選曲組)第二名(第一名從缺)。2020 年,他進而發
掘其指揮才華,在貝多芬交響曲馬拉松中執棒與演藝交響樂團同台演出。